乐评人最爱的“柴交”全集 | DG为纪念卡拉扬逝世30周年特别推出 2024-06-30 12:00 发布于:山西省 卡拉扬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向来是同版本录音中的代表,他曾在不同厂牌多次灌录这些曲目,这份70年代完成的录音版本被许多乐评人视为最爱,公认为它们有一种温暖的活力。 这份《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是DG2019年为纪念卡拉扬逝世三十周年,特意把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于1975年到1979年间录制的柴可夫斯基《六部交响曲》。 额外收录的《斯拉夫进行曲》与《意大利随想曲》是1966年10月在柏林耶稣基督堂录制(众所周知,60-70年代是卡拉扬的巅峰时期)整理成一套特别的录音发行。 专辑一共由4CD+1BDA组成,以24bit/96kHz将原始母盘重新后制,实现临场感极强的逼真重放。 虽然在多数人看来,卡拉扬的音乐成就主要立足于他指挥的那套堪称“模范”的《贝多芬9首交响曲》,但是实际上在最早期,他是通过指挥录制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作品奠定其地位的。 卡拉扬一生中曾多次指挥老柴的交响曲,而且他也是史上少有完整演绎过柴可夫斯基6首交响曲的指挥家之一。 整体来说,卡拉扬此版的诠释富有生气而且活力十足,雄伟中具有浪漫的风格,慢板乐章的高潮扣人心弦,柏林爱乐乐团高水平的弦乐更让演出锦上添花,是让人十分难忘的演出。 “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共写过6部交响曲。前三首被视为典型俄罗斯国民乐派的风格,后三首则是明显带有柴可夫斯基个人色彩,而且各具风味。第1~3部交响曲写于70年代初,属于前期创作,皆为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呈现出柔和光明的一面。 《第一号交响曲》受俄罗斯冬季景象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第二号交响曲》的别名“小俄罗斯”源于柴可夫斯基在第一、四乐章取用乌克兰民谣为主题;《第三号交响曲》则以舞曲为基础,是一首轻盈而细腻的作品。 不过,前三部交响曲似乎历来都未受到足够重视,包括富特文格勒在内的许多指挥巨匠甚至终生都未录制过这些作品。然而它们却是抵达老柴交响乐世界的必经之路。
第四至六部交响曲则属于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描写,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三部交响曲的情感基调可谓“急转直下”,以愈发深沉的黑暗、凄厉的悲怆抨击人心,被称为“悲剧三部曲”,也被视为其在这一领域成就上的最杰出体现,当然亦得益于老柴后期愈发成熟、个人风格愈发凸显的交响曲创作能力。 《第四号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这位重要赞助人之间的友情见证;《第五号交响曲》虽然不脱柴可夫斯基作品里的阴郁,但是比四、六号交响曲更多了些优雅的气质;1893年,柴可夫斯基像是预言似得写下《第六号交响曲》,而且一反常态的以慢板结束,就像一首安魂曲,乐曲首演九天后,柴可夫斯基猝逝。 柴可夫斯基对交响乐这种体裁的重大改良之一就是将通俗化的圆舞曲巧妙融入他的交响曲,使旋律的可听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种颠覆性的尝试却是贯穿六部交响曲的整个过程,且是逐步递进的,并非偶尔为之。可以说是有前三部交响曲的奠基,才会有后三部交响曲的伟大。 卡拉扬在老柴第1-3部交响曲的演绎,知名乐评人称其为“实为少见的佳作”——内容稍显平实的“标题音乐”硬是被他品出民间性的优雅味道,甜美的音色和整洁的和声都散发出浓郁的老柴趣味,虽非诱人,却也余音袅袅。 老柴后三部交响曲结构宏伟又激情澎湃,正中“指挥帝王”下怀,卡拉扬在这三曲上的演绎可以说是相对权威且成熟的,细腻度、节奏、音量调控的把持得游刃有余。 其中尤以《第五号交响曲》最被称道,卡拉扬那种独特的处理浪漫派音乐的能力,让这些柴可夫斯基呕心沥血的作品,充满了最大的戏剧张力,柏林爱乐则给予他精确无比的辅助。 而大师之于“悲怆”交响曲独到的心得,更使这份录音拥有崇高的地位。在音乐最高潮之处,使人不由得沉醉在那极度痛苦的音之焰火中,等待那仿佛黎明将近时,如清风吹拂般的最终和弦之解脱。 总而言之,这是他在职业生涯中精神和体力最丰沛时期指挥的六部交响曲录音,音乐辉煌灿烂,音响结构宏伟,气氛庄严肃穆,整体情感刻画是深刻的、启人深思的。 虽然老柴的“悲剧三部曲”后世演绎版本众多,出彩之作亦不在少数,但卡拉扬与柏林爱乐激情四射,绚丽缤纷的演绎依然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原装进口】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 (4CD+1BDA) DG纪念卡拉扬逝世30周年特别推出 扫码珍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