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个体思维体系成熟化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才实现了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化与嵌入式开发,进而促进了大学生全面的成长。探讨自我教育的具体路径,能够有效地克服大学教育发展中的种种不足,让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改造和评价等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自我素养的不断发展,实现自我成长的全面优化。 确立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观念 全面认清自我教育的价值。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家长进行引导教育外,自我教育也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指引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深化对自我教育的认知。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自我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进行科学引导,激励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其在实践历练中提升自信心,为做好自我教育增强心理加持。 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全面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后,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指引学生做好自我教育。因此,确立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观念,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 重视师生互动引导自我教育实施 自我教育虽强调个体主动性,但并不意味着排除他教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于自我教育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互动环节。 首先,平等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通过师生平等沟通来实现的。这种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尊重彼此的差异性、个性和人格。教师应正确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以实现心灵和思想层面的深度交流。这样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 其次,提高对话水平是师生互动的关键。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不仅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还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对话能力。学生应树立开放的对话观念,勇于突破个体交往的局限,敢于在对话中表达自我观点,同时也应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借鉴和参考有助于实现自我认知和发现。 最后,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至关重要。自我教育的互动过程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师生应共同构建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使双方都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实现无障碍交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师生应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自我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明确自我教育方向,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我教育水平。 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真正自我教育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借助自我实践活动,实现真正自我教育。 大学生开展自我实践活动,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实际,建立实践机制,增加大学生开展自我实践机会,让其在自我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一是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理论学习阵地,是指引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科学路径。要不断加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教师要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推陈出新,让大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理论成果的最新发展动态。教师要善于结合当下发生的时政热点,开展好理论宣讲,从科学视角指引大学生思想理念不跑偏。教师要引入多媒体教育,善于引入网络热点视频,实施理论层面解读,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学会辩证看待热点事件。二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工作,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教育。全面利用好黑板报、宣传橱窗,将爱国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融入日常校园广播、社团活动中,让校风能发挥出好的育人成效。三是鼓励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中,磨炼思想道德意志,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撰写好社会实践报告,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实践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建设,目的是确保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摸清自己的潜能,进而使自身的实践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渐进的过程,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这一过程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以确保发挥最大的影响力。自我教育的成功,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环境等各方主体的协同努力。只有各相关主体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方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 张 然(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3—SKGH—230〉,山东航空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协同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编号:BZXYDJ200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