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苏里在演奏中。 ◎ 乐境 “情系故里 弦歌家乡”,这是12月22日在哈尔滨音乐厅举行的薛苏里专场音乐会的主旨。在我听来,这是一场有着浓浓“乡愁”的弦乐抒情诗朗诵会,是一种倾情天下,融贯古今的大抒情。弓弦之间,漾荡着家国情怀、环球视野。大师级的演奏家薛苏里先生将饱蘸乡愁的弓弦,深情耕耘在近千余观众的心田,一弓一弦,一枝一叶,柔情万种。 音乐会以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启。哈尔滨交响乐团的于学峰担纲指挥。 奏鸣曲式的结构,往昔漫忆式的缱绻叙述,从花香鸟语、草桥结拜到同窗三载,薛苏里弓弦晶莹,情思绵绵,从容淡定间运弓走弦,将听众徐徐引入画卷。 仿佛人们回到了40年前。年少的薛苏里,就是笔直地站在这片土地上第一次拉响了这首《梁祝》。那时候,虽然已值夏日,但这座冰城却跟全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冬季,欣悦地看到了江河解冻。17岁的薛苏里踌躇满志,在哈尔滨青年宫的舞台上,他将琴头仰向高耸的爱奥尼柱头上方的天穹。他与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管弦乐团合作,让家乡父老欣赏了这首情动三江的小提琴协奏曲。虽然他当时还无法真正理解泣血爱情的真谛,但他的风华正茂,才情横溢,华彩乐段,已深深感动了现场观众,竟至连演三场,场场爆满。那是久旱逢甘露,怎样的滋润人心。 40年来,薛苏里已是走遍天下,在东西方的舞台上多次演奏这首《梁祝》,这首东方的爱情诗。“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感动着西方观众。而他正是在西方学到了小提琴技艺奥妙,得到了约阿西姆再传弟子勋菲尔德的真传。他以世界的技巧,婉约地讲述着中国故事。他不仅对《梁祝》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验,他的音乐人生也已沧海桑田。 然而,令他感动的是他的青春芳华版《梁祝》一直在民间珍藏,并以特有的方式传播着。40年后家乡观众能够再度聆听他的《梁祝》,真是造化。 演奏家的母亲张菊华在听到“十八相送”时早已潸然泪下。她一定是回到了青春时光,一定是彻骨感受到了大梦般的上天入地的人生与爱情。值得一提的是,在乐曲的后半段,突然从两侧走上台一群童琴,这是哈尔滨音乐学院少儿小提琴艺术团。着装整齐的琴童如两股清澈泉流,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意,在“化蝶”旋律间,加入了一代琴童的协奏,他们与大师的主奏形成了奇妙的互映,令观众耳目一新,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结束上半场。 下半场六首中外曲目,依次为《中原畅想曲》《浪漫曲》《红军哥哥回来了》《浪浪者之歌》《小草》《乌苏里船歌》。 这些曲目的组合,围绕着一个乡愁主题:既是薛苏里的人生轨迹,也是他身为演奏家的艺术履历。《中原畅想曲》出自薛苏里的父亲澄潜老先生之手,全曲有着深挚的故乡情愫,丝丝缕缕飘溢着中原大地草棵的清香。这得益于深植豫剧的元素,童年的记忆,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沧桑,一并带入了耄耋老人绵长的乡愁中。还有经老人之手编曲、朱彬配器的《红军哥哥回来了》《小草》《乌苏里船歌》,都是深植于传统民间文化之中,从而令人感受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那种很深的故园情怀。可以从这些音乐中,强烈感受到薛苏里和他的父亲两代人的绵延乡愁。这是跨越时代,重温历史的一次深情对话。 具有代表性的两首西方经典:维尼亚夫斯基《浪漫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这是广为流传的曲目,因演奏者太多,因此,这也是对于演奏家水准衡量的试金石。《浪漫曲》是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是音乐会上最喜闻乐见的。作为小提琴演奏的天才波兰的维尼亚夫斯基,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令听众感动泪流。他以深情的颤音加强了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因而鲁宾斯坦称赞他是“当代毋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这样一位天才演奏家其作品要让别人演奏,可见其高度与难度。 对于薛苏里而言,这两首都是他的“绝活”,我尤其喜欢他的《流浪者之歌》。我曾在他获得金奖的那盘光碟中上百次地谛听,每次都有着很深的感动。业内人士对萨拉萨蒂这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倍加赞美。被视作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其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交织出一片绚烂织体,熠熠耀目。从光盘到现场,更感慨于薛苏里的深情与精湛。主奏小提琴一开始就奏出了充满忧伤的引子,感人至深。随着变奏和反复技巧性极强的发展,以及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拨弦,抒情与炫技,眼花缭乱间,那种美丽的忧郁转化成绚丽的璀璨,那种音乐感觉,如潮涌涨,强烈感受到了演奏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其深刻的体验与表达。当他弓弦飞扬之刹那间定格时,观众席上爆出狂热的叫好声以及澎湃的掌声。 音乐会高潮出现在压轴曲目《乌苏里船歌》。薛苏里大气磅礴,辉煌迸彩。那群孩童如同与演奏家与乐队乘上了一艘大船,在江水波涛间浩荡前行,高歌万里。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