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港澳台坚持用繁体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反而用简体字? 2024-05-12 12:36 发布于:天津市 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少不了,且方方面面都要依赖的呢?我们常说中华几千年文化渊源流长,那么在这样博大的文化底蕴中,又有什么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毫无疑问,汉字。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有人对汉字作出了哪怕些许改动,那么影响的就是全体中国人,也肯定会引来如潮般的争议。 什么改动?简化。 在1956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由此,曾经用了很多很多年的繁体字一下被丢掉,我们一直使用到今天的简体字登上了舞台,乃至于到了现在,很多人已经只认得简体字了。 其实这个问题绝不能用哪个好一概而论,其中的情况相当复杂,我们要搞清楚很多问题,新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至今还在用繁体字,这又是为什么?而不属于中国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大肆流行简体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1906年前后,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许多知名的学者便首次发起了对改变汉字的要求,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的态度可是相当火爆,许多人干脆提倡直接废除汉字,用其他文明的语言,比如世界通用的英语。 为什么?因为当时许多人都在找救国的道路,其中一部分就认为,中国落后,其实语言、文字的落后也有很大关系。 到了1935年,国民政府官方就直接发布文件,表示以后全国都要开始用简体字了,包括中小学生的课本,不过以他们朝令夕改的尿性,到了一年后就又停止了这项改革。 那么新中国是怎么着手的呢?其实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但在实际中,他们却发现,这种新文字并不好用,反而是简体字在农民大众里很受欢迎,而且传播得很快,很快就走向了全国,被大家称作“解放字”。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到了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汉字改革也正式被摆上了国家的议程,准备彻底解决这件从清末以来纷争不断,但始终没有完成的大事。 当许多顶尖的文字、语言专家汇聚一堂时,把汉字改一改,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全国认同这样去改,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改。 这是不容易的,很显然,直到现在,有些人还没明白过来。 一、扫盲。1949 年时,全国约 5.5 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 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在 95% 以上,几乎堪称全员文盲,想要国家强大发展,老百姓都目不识丁肯定不行,而一门更加轻便简洁的文字,对扫盲工作自然是大有脾益的。 二、打破阶层。要知道,繁体字用了几千年,但在以前,跟老百姓却毫无关系,那都是少数人的工具,而劳苦大众呢?他们却不配拥有自己的文字吗? 三、自然变化。汉字的发展是一直在持续的,从甲骨文到秦篆再到汉隶,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什么变化?肯定不是无中生有,都是根据当下人们的需求来的嘛。 而这种变化也有规律——由繁入简,现在我们看一些繁体字或许还看得懂,但你要是再往前,看一些更古早的文字,恐怕是一个也不认得,这和后人看待繁体字岂不是相同的? 中国人都念旧,也很看重传承,所以把对汉字动手,那免不得要小心翼翼,为此,中央还向全体民众表示,可以讨论、可以提意见、可以指正,这一下全国20多万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辩论,雪花般的信件飞向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综合了各方的建议之后,从1952年开始,国家又对《汉字简化方案》作出了很多次修改,乃至于到了1986年还又重新更正了一次。 当然,有人会说,那不是经济发展了吗?国家变好了吗?其实,国家变得再好,如果底层人民始终毫无文化,那么终究只会沦为牛马一样的工具。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那为何时至今日,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方,仍然在持续使用繁体字呢?这其实是有特殊原因的。 正因如此,这三个地方并没有如大陆一样使用简体字,而后来港澳回归之后,由于和大陆之间存在差异,为了照顾少数同胞,正如“一国两制”的方针一样,我们也让这两处的同胞继续使用着他们习惯的繁体字。 而台湾省则颇有意思,原本由繁入简是大势所趋,国民党政府也准备推行简体字,但老蒋此人一向心胸狭隘,他发现大陆已经率先完成了计划后,自己就非要反着来,如此也保留了繁体。 说完港澳台,再说到两个特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在这两个国家内,汉字也是非常普及的。 同时,他们说的是普通话,写的则是简体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许多方言那真是“十里不同音”,有些村与村之间的方言都截然不同,而新加坡、马来的许多华人大都是从东南沿海过去的,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能彼此流畅沟通的“标准”。 先说马来西亚,要知道,最早的时候,在这个国家里,华人也是颇受打压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强大、抗争,我们是否要抱团?而想要抱团是不是我们至少得嘴里说的是一种语言? 于是普通话便成为了大家的通用语并且传播开来,一开始,当地马来人、伊斯兰教甚至政府等势力都在打压着华人的发展,许多民族斗士挺身而出,经过多年的努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了许多华语学校。 接着再说新加坡,新加坡的情况其实截然不同,这个国家最早的时候有非常非常多的华人,乃至于比例达到了整体人数的70%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新加坡几乎要被华人占领了,当地政府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而且当时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对新中国并不友好,于是新加坡政府便不断打压华语教育,提倡大家一起说英语。 不过毕竟时间过了很久,所以在新加坡的华人对汉语并没有那么热情,在他们实行的双语教育中,更多的还是偏向于英语教育,不像马来西亚汉语普及度那么高,而且马来的华人是的确将汉语当作自己母语来看待的。 这个问题其实不该这样问,因为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至今,文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载体,但根本还是在我们自身,就像一本好书,无数是用哪种语言记录下来,都是好书,而反之亦然。 就像在清朝末年时,为何很多保守派极力推崇繁体、反对简体呢?因为他们自己是上层阶级,或是生于富贵之家、或是出身书香门第,他们口口声声说繁体字如何优美、如何有内涵,但却始终看不到那些贫穷、无知、受压迫的老百姓。 还有些人认为,既然当初是迫不得已,那现在国民文化水平也已经很高了,为什么不把繁体字重新改回来呢? 要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使用简体的人都是占绝大多数的,现在贸然更改,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实在属于一种倒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也从来没有禁止使用繁体字,我们同样不能遗忘这种古老的文字,它的确在书法等方面更优美,在考证古籍方面更重要,我们也要对它保持尊重。 对于好的东西,我们值得欣赏、留存,但人的眼光,却始终是要向前看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