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希普拉纳朗苏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解决方案司城市实践局局长,工作地点在内罗毕。 这份联合国官员签署的合作协议,会千里迢迢送到成都什么地方? 是的,它最终来到了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现场。8月26日《四川新闻联播》对论坛进行了报道。论坛上,不仅与联合国签约,打开了公园城市国际化研究与合作,还发布了三个成果。 1.指数 让我们稍作回顾,在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首次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从15个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度量标尺”;在第三届论坛上,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2022》,在标尺基础上,又遴选出技术上可量化、老百姓可感知的45个特色指标;在本届论坛上,又发布了《中国公园城市指数2023》,依靠这45个指标,全面评估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行政区,为各城市间开放互鉴提供支撑。 2.标准 在《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标准体系(2.0版)》《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成功立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又发布了《公园城市示范区技术标准体系》,你没听错,一座城市的技术标准,那有多细节?体系囊括《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地铁地面附属设施场景一体化设计导则》等等原创清单。 3.新区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区一直肩负着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使命,在前几届论坛上,新区先后发布了《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兴隆湖生态系统修复创新实践》《校园建筑空间营造创新实践》等多个小区域实践成果,今年恰逢新区成立十周年,新区直接捧出了一本书——《天府新区城市规划管理创新实践》,6大篇章21个章节,满满诚意,累累硕果。 走到第四届的公园城市论坛,从不断生长的发布成果你就能发现,在“公园城市”这个命题上,成都狠狠“较劲”,一直在实践、在总结、在输出。从试点探索,到全国示范,到走出国门。这座3000年的城市,正朝气蓬勃在前无古人的公园大道稳稳疾驰,让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因生活在这里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