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构建“五+”资助育人模式 打造立德树人“兰大名片” 社会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7月13日 09:10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本科阶段的资助对于很多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这种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比例比较高学校,资助是学生成长的坚强后盾。”11日,教育部第七场“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甘肃,了解当地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兰州大学黄亮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资助工作的认识。 兰州大学资助工作宣传大使政策培训会现场 康彦龙/摄 近年来,兰州大学逐步构建起“奖学金+榜样”“助学金+感恩”“助学贷款+诚信”“社会捐助+责任”“勤工助学+能力提升”的“五+”资助育人模式。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成功打造出了立德树人工作的“兰大名片”。 “全面覆盖”保障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奖学金、助学贷款、家教、报社助理……这些关键词成为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黄亮的大学经历。作为通过资助从贫困学子成长为知名学者的典范,黄亮见证了兰州大学资助工作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39岁的黄亮现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从本科到硕士,黄亮一直是兰州大学的一员。出生于河北农村的他从小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和外出打工来供兄妹读书。“我刚入学时就申请了助学贷款,后来也拿到了奖学金,大概一千左右吧”,黄亮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大学的受助经历。但相对每年三千多的学费来说,奖学金还不足以让自己“衣食无忧”,因此,和同学一起带家教、去报社当助理等兼职工作也成为其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够安心学习”,黄亮告诉记者。 兰州大学黄亮教授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康彦龙/摄 在国家各类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黄亮一直以优异的成绩在成长。读完硕士研究生后他申请了公费留学项目,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学有所成的他在2010年选择回到母校,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到资助的作用时,黄亮用了三个词:解困、育人、回馈。“我觉得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兰大已经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 据了解,兰州大学一直以来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所地处西北的高校,兰州大学在生源结构上存在西部学生多、农村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经济困难学生多等“四多”的特点。 “兰州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助、勤、免、补、资、偿”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与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兰州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常虹告诉记者。2018年兰州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共投入29432.7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经费16194.44, 学校投入6332.66 万元,地方政府投入979.16万元,社会捐赠272.38万元,银行投入5654.14 万元。 兰州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常虹向记者介绍资助工作情况 康彦龙/摄 “私人定制”针对具体情况实施精准资助 一直以来,田歌“带着妈妈上大学”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兰大人。1995年出生的田歌是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本科生,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于2014年顺利考上兰州大学。 大二刚开学,田歌就接到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我当时以为情况没那么严重,就请了一周假,结果发现妈妈病情并不乐观,所以我选择了休学一年”,田歌告诉记者,自己很坚强,刚开始并不想对老师们说自己的情况。“后来老师主动找我了解家里的情况,并免除了我的学费。” 在休学结束后,由于母亲需要人照顾,田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带着母亲上学对于田歌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刚开始母亲也不同意,怕耽误我学习”,田歌告诉记者。当时比较担心的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如何负担学费、医药费和生活费,就连住的地方都是大难题。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工宿舍腾出,安排母女俩入住。老师们也发动身边人,一起帮田歌寻找适合她的兼职工作,学校完善的资助体系也让田歌感到安心。 去年,学校除了免除了田歌4800元的学费,她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助学金3500元,社会类助学金5000元。最近她还通过了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的选拔,奖励金额20000元,全方位、精准化的资助解决了其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一切都会变好的,我体会到了学校的温暖包容,将激励着我坚强成长!” 据了解,兰州大学为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化,在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统筹考虑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学生困难程度,重视对建档立卡户、农村低保户、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个体出发考量,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资助标准。 康小龙和奶奶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康彦龙/摄 “雪中送碳”确保困难学生资助及时有效 “没有什么比雪中送炭更令人感动的了!”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兰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2016级学生康小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康小龙从高中就获得过资助,上大学后获得过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和火箭军助学金等各种资助。这些资助不仅使他顺利完成学业,更让他立志要回馈社会。 现年23岁的康小龙来自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农村,其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和年过七旬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一直以来,康小龙会利用寒暑假时间外出打工挣钱。 在读大一时,康小龙因专业需要需买台计算机,虽是几千块钱的支出,但对于刚交完学费的农村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父亲东拼西凑凑了一些钱,但还是不够,无奈之下他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了一部分补上买了电脑,“当时我看着卡里仅剩的几百块钱,心里很着急,本来以为要勒紧腰带艰难度日,但没想到十多天后就收到了学校发的助学金”康小龙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学校助学金的及时发放,才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据兰州大学学工部金凤芳老师介绍,之前兰州大学国家一等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年3500元,今年将调整为4000元,按月直接打到学生个人银行账户里。相关数据显示,2018-2019学年,兰州大学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5630名,占本科生总人数的28.40%,其中特别困难学生2428名。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10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大学投入资助资金13.64亿元,覆盖本科生94766人次,覆盖研究生124655人次。以“雪中送炭”导向确保资金发放精准,为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发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补助等,直接发放至学生个人银行账户并通过网站及微信平台告知学生。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