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没有哆啦A梦的六一,不算儿童节。这话一点不假。 从2015年的《伴我同行》到今年的《大雄的金银岛》,这只陪伴了“四代人”的软萌蓝胖子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六一档”标配,掀起年度回忆杀。 最新上映的《大雄的金银岛》,在近乎毫无对手的情况下,凭借1.6亿票房轻松拿下“六一档”冠军。虽然难以超越《伴我同行》的5.3亿逆天成绩,但相较日本动画在内地市场的平均水平已足够傲人。 很多人不记得,“哆啦A梦”剧场版第一次引进内地要追溯到2007年。 一部翻拍自1980年经典剧场版的《大雄的恐龙》,作为系列首秀登陆内地银幕。当年,他面对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变形金刚》。 最终,在排片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抢下2171万票房,在那个年代已足够让各方满意。 随后的两部,由于档期、宣发等种种原因表现差强人意,“哆啦A梦”的引进之路也告一段落。 直到2015年,首部3D版“哆啦A梦”大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卷土重来,再度掀起回忆杀。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个记忆深处的“蓝胖子”似乎从未走远。 凭借上佳口碑、营销助推和全民话题度,电影最终拿下5.3亿票房,在当年是不折不扣的现象级“奇迹”。 随后的三年,哆啦A梦成为“六一档”固定配置,票房也稳定在了“1亿+”的水平线。 《哆啦A梦》系列内地票房一览 话说回来,每个80后、90后的童年总少不了若干部日本动画,但日本动画电影在国内市场频频遇冷已成不争的事实。IP大如“名侦探柯南”,“精灵宝可梦”也难逃水土不服的命运,票房不过寥寥千万。 从这一角度对比,年年贡献过亿票房的“哆啦A梦”绝对算得上真·国民动画。 去年上映的《精灵宝可梦》仅收获2561万票房 那么,“哆啦A梦”这神奇的四个字对于无数70、80、90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很难简单地用“情怀”二字一言以蔽之。 追本溯源,原先被称为《机器猫》(《小叮当》)的《哆啦A梦》,1991年正式被引进内地,是80后和90后所接触到的第一部成长主题的科幻动画片。 在故事上,整个《哆啦A梦》以一个猫型机器人和一个不甚了了的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讲述。围绕在主人公周围的,并不是了不起的冒险,而是日常的往事。 那些疲于应付的考试、霸凌的同学、有钱的富二代、爱洗澡的女同学,以及晚归的父亲和唠唠叨叨的母亲,共同构成了一幅日常生活的画卷。因此,虽然题材是科幻,但《哆啦A梦》却获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生活感。 想象力方面,《哆啦A梦》的科幻设定,并没有过多的黑科技。 死人不能复生,历史不能改写,任意门、竹蜻蜓这种常规道具,总是会在恰当时候失效。于是,一场场看似有着黑科技加持的冒险,在最后总会变成依靠人力的艰难跋涉。 而且,在故事的设定中,拥有哆啦A梦的野比大雄,并不会用哆啦A梦的“能力”去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他所做的,只是一些零敲碎打的属于小孩子的“琐事”。 也正是因为这种邻家气质搭配上科幻元素,《哆啦A梦》成为了陪伴众多少年成长的伙伴。 几乎每个少年都会有一个“机器猫的梦”;都会被考试折磨的死去活来。随着这些观众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哆啦A梦又变成了全民的漫画人物和全民动画。 因此,每年一部的《哆啦A梦》剧场版电影,总能笑傲“六一”档期,让孩子与家长之外的成年人为回忆杀自掏腰包,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部《大雄的金银岛》里,哆啦A梦和一众小伙伴们,再度开启了冒险模式,经过必要的误会、历险、失落之后,还会迎来一个积极的、光明的、团结的明天。 这是套路,也是故事讲述的方式,更是人们去看《哆啦A梦》所希望收获的一切。 稍显可惜的是,相对于十来分钟一集的《哆啦A梦》,剧场版偏向于处理一些更加宏大的结构与叙事。因此,哆啦A梦的道具在片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明确,其乐趣也少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大雄的金银岛》更加像是一个“翻拍”。因为1998年的《大雄的南海大冒险》讲述的,也是金银岛的故事。 老梗新编,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哆啦A梦这里,却因为重复,以及全民的欣赏过程,才显得故事、人物、主题甚至是道具本身更加具有怀旧的趣味。 人们之所以要满足自己的情怀,无外乎是要在新的皮囊里找到老旧的灵魂。 大雄要被欺负,哆啦A梦要拿出新玩意,静香要洗澡,胖虎要动用暴力,而那个小夫,则一如既往地刷存在感。所以,纵观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哆啦A梦》电影,都是这个路数的影片。 即便在众多影评人心里,这部影片无甚新意甚至是中规中矩、熟口熟面,但这个公式却依旧奏效。 《哆啦A梦》成为全民级别的动画,并不稀奇,因为家庭主题、适当的想象力以及经年不断的作品轰炸,已经让动画角色融入到了时间和人们生活之中。 人们之所以要去观赏这些,并不因为动画本身具有了不起的魔力,而是附着在动画上的观众的岁月产生了魔力。 (责任编辑:) |